有的人在艾灸的过程中,往往会大汗淋漓,湿透床单,艾灸一次出一次大汗,有许多顾客很顾虑,如此出汗身体是否会虚脱?会不会对身体有害?
![]() 这种现象是艾灸改善体质、扶正祛邪、祛病疗疾的效果反应,无需顾虑继续施灸,随着施灸的药力不断增强,排出的浊水、浊气、废血越来越多,脏腑逐渐恢复功能,许多顾客伴随疲劳、头晕、失眠、旧病复发、疼痛、上火、长痘、起泡、全身长红疹、肌肤瘙痒、发烧、长时间类似感冒症状、怕冷、全身浮肿、脾气越来越急躁,等许多不舒服的难受症状。 这是艾灸之火力、药力使隐藏在脏腑深处疾患,功拔到体表,但还没有完全排出体外的表现症状,是非常好的效果体现。正所谓《扁鹊新书》所说:“温养阳气,禁戒寒凉。以灼艾为第一。”
而汗蒸、桑拿、烤电、泡浴、运动…等发热出的汗表层肌肤的汗水,这种汗出的太多会耗损人体的精、津、液和元气,人体会虚脱。
![]() 艾灸疗法作用是,恢复并强大脏腑功能,此时占据脏腑的病邪(浊水消耗人体血液,是上火、炎症的主因;浊气消耗人体元气,阻塞经脉,是肿瘤、肌瘤、结块的主因)被强大的正气赶出脏腑,排出体外,这就是顾客施灸时大汗淋漓的表现。
这就是施灸时许多顾客,特别是风湿,心脑血管,肝胆病,糖尿病、胃肠病、哮喘、肺病、肾病、妇科、男科、三高、肿瘤、贫血、虚寒体质、长期吃药、激素药…等慢性病的好转反应。 大椎穴:保健要穴、主宰全身 《甲乙经》说过“大椎,三阳,督脉之会”,大椎穴又称“督阳之海”,能主宰全身,更是保健要穴。所以按摩、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,改善肺功能的作用。
![]() 取穴:人体的颈部下端,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。若突起骨不太明显,让患者活动颈部,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,约与肩平齐。 太白穴:补充气血、美容养颜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,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。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,气不足、血有余,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,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,每天按摩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,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。
![]() 取穴:在足内侧缘,当足大趾本节(第1跖趾关节)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。 关元穴:理气和血,补虚益损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。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。《扁鹊心书》里面的,“每夏秋之交,即灼关元千柱,久久不畏寒暑”,艾灸关元,不但可以疏通脉络、强壮腰脊,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,补虚益损。不方便艾灸的可以每日围绕关元穴顺时针方向按摩。 ![]() 取穴:位于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下3寸,是元气出入的关卡。 想要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。免费咨询艾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喔! ![]() |
艾灸界的百科全书
地址:中国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龙湖长楹天街星座5栋25层 业务合作:13681330029 邮箱/QQ:1262929977@qq.com
京ICP备11037394号-25
Copyright aijiubaike